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曹操墓的相关内容:上世纪50年代末,学术界、理论界曾对曹操进行过一次密集型讨论,曹操成为一时的话题人物。2009年年底,时隔半个多世纪,一座坐落在河南安阳安丰的大墓被发现,有声音说,墓主人是曹操,这墓就是高陵,曹操又一
上世纪50年代末,学术界、理论界曾对曹操进行过一次密集型讨论,曹操成为一时的话题人物。2009年年底,时隔半个多世纪,一座坐落在河南安阳安丰的大墓被发现,有声音说,墓主人是曹操,这墓就是高陵,曹操又一下子成了时代的话题人物。
在这真伪之辨仍将继续,出土材料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科学分析的时候,我们怎样认识这位已经逝去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人物呢?
恐怕还得要从传世文献中有关曹操的材料与记载入手,力求认识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曹操。这就涉及到怎样来阅读这些史料、史书的问题,也即如何求真的问题。
目前最早、较为全面记载曹操的史书,是西晋人陈寿所编撰的《三国志》。从史书编撰体例上讲,《三国志》是一本纪传体断代史,体例决定了《三国志》是以人物为中心来叙述历史。
但是,史书的叙述有它的局限性,不可能纤细入毫地去反映传主的生平。就拿曹操来说,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是曹操的本纪,整篇文字按时间线索一路走下来,最后以陈寿的评语作结。
除了对少年曹操有过色彩化的描述——“少机警,有权数,而任侠放荡,不治行业”外,其他基本上都是事连着事,众多的人物、地点纷至沓来,流水账般地翻篇而过了。
从现代传播学的角度看,这样的叙述没有主题,缺少细节,传主形象太过虚化,使得处于陌生时空中的后代读者要想了解一个血肉丰满的曹操,基本上很困难。
然而,从史书编撰的角度看,纪传体史书中的“纪”,作为帝王级人物的专属版面,负有双重任务。一重任务,要反映传主的事迹;第二重任务,要建立时代坐标。
在编撰手法上走简约的路,应是不二之选。否则,要在时代大背景下展现曹操风采,记录下曹操的方方面面,岂是几万言可以实现的?
史料缺乏易使后世评价“孤证可立”,到了后来,《三国志》中简约化的曹操逐渐被色彩化,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,在于有了新材料。
陈寿《三国志》本文传世大约百余年后,出现了南朝宋人裴松之的《三国志注》(以下简称裴注)。依照裴松之自己的话说,他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陈寿记史简略的缺憾。
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曹操墓相关内容,如果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^_^